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22个学院、13个跨院系研究机构,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及深圳研究院等。

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6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57个(包括自主设置的33个硕士点),博士学位学科点103个(包括自主设置的24个博士点),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有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一个重点交叉学科,5个二级重点学科;拥有5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实验室”被评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在连续十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4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7,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刚刚公布的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中,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七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总数字居全国高校第三位。
截至2009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675人,其中教授515人,副教授653人。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5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曾宪义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5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40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1640人,其中本科生10547人,硕士研究生6195人,博士生3325人,外国留学生总人数1573人。外国留学生中攻读学位的有1313人,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此外,学校还有在职“单证”硕士生2878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2582人,网络教育注册生42481人。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康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162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