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考前50天动员大会教师代表发言稿
港澳台中心胡老师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学校要我代表“港澳台”班的老师上来说几句。其实我并不具有什么代表性,只是“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而已。
现在距离高考只有50天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50天,是你们心理最容易出状况的50天。你们心中会莫名地产生许多杂念:怕自己粗心大意进考场时忘记准考证,怕看过的知识点记得不牢靠刚好在考卷上碰到,怕失眠怕多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考焦虑症”。我们老师就最担心学生因此而功亏一篑。因为焦虑常常让人无所适从。记得有一年,我在高考前的晚修上巡视,发现一个平时成绩很好的女生拿起单词书,看了不到三分钟,放下;然后做习题,练习不到两个题,她又改去看老师刚刚评讲过的试卷,可这也只是持续了一小会,她又转回到作文集上。半小时的自习,这女生就不停地“捡西瓜,丢西瓜,捡玉米棒子,丢棒子,捡芝麻……”看上去做了很多事,结果因为心情焦虑,并没起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那么面对考前最后50天,我们要怎么做才可以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呢?今天我想给你们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心理上戒“焦”戒躁
我这里说的“焦”是焦虑的“焦”,不是“骄傲”的“骄”。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同学往往会心情浮躁、焦虑,加上纷至沓来的诸多高考相关信息,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们的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严重下降,而且还影响到健康。所以在这里建议每一位考生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戒焦戒躁。高考是文化考试,也是心理考试。在大多数同学难以进入高效的复习状态的时候,你能够做到高效复习,那你一定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实力,从而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我们说适度的紧张情绪能让人感受有益的压力,从而奋勇向前。但过度紧张乃至焦躁,就会自乱阵脚、失去平衡,令我们却步不前甚至水平倒退。陷入“焦虑”的同学,大多数本质的根源就在于太过看重他人的期待。对于消除焦躁情绪,我们可采取以下几个应对措施: 其一,相信考前50天,成绩还有一个提升空间,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能保持着一个良好的水平。 其二,采用一些特殊的心理疏解法,比如考生感觉到焦躁情绪已经令自己相当难受时,可以用遥想一些童年的趣事,生活中愉快的回忆,让情绪自然而然地舒缓下来。 其三,要调整生活规律,将生物钟指向考试,按考试时间表安排作息时间,不开夜车、不睡懒觉,加强锻炼,正常饮食,保证有充足精力和充沛体力应对每天的学习任务。对于曾经有过的“失眠畏惧”的同学,建议顺其自然,高考前一两个晚上实在睡不着,不要强迫自己一定睡着,躺着就好,更不要带着思想包袱上考场。一个人一两个晚上睡不好,是不会影响第二天工作的。心理学上曾经对那些打麻将三天三夜不睡觉但精神很好的人进行过分析(他们为什么能撑三天三夜呢?因为他们想赢钱啊),分析证明大脑处于亢奋状态,两天不睡觉,不会影响你智力的发挥,但长期“开夜车”或“夜夜辗转反复”就不行。所以调整生活规律必须从现在开始。
二.学习上注重知识的“取舍” 我们在高考的最后这个阶段,对知识的“取舍”意识尤为重要。到了这个时候,每位考生都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不要以为报考的志愿就是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这个志愿的目标分数分给各个学科,换句话说就是给自己的每个学科都制定一个目标分数。如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它去年的录取分数是480分。你就得把考试的5个科目制定的目标分数加到500分。如果你觉得自己制定目标分数比较困难,可以听听该科目老师的建议,最好让老师帮你分析一下你的差距在哪里,哪块知识还有不足,哪块儿容易提高。然后综合比较各科老师的建议,看看哪一科相对容易提高。各位考生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放弃,比如搞了多年都上不去的学科,现在就在原水平上坚决地放弃对发展的追求。对超教材超大纲的偏题怪题应坚决放弃,千万不要陷入题海战术,避免浪费无谓的时间和精力,要自我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在这个时候,选用好的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加强高考仿真题的训练。虽然在前期复习过程中,老师已经将历年考题融入到复习之中,给大家认真讲解过了,但是在冲刺阶段练习仿真题依然有下面两个好处: 一,高考仿真题都是高考命题专家命制的,全卷准确反映了考试说明所要求的难度,能较好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在离高考只有50天的时间里,我们能感受到关于高考的最准确信息。 二,在练习高考仿真题时,如果能严格规定自己按考试时间去完成每一次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大家对时间的分配,使答卷更有效果。
总之,最后五十天,你们应紧跟老师的复习安排,认真完成每一项复习作业,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注意查漏补缺,不放过每一个学习要点,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确保让复习不留盲点,考试不留遗憾。作为语文老师,我还有个学科要求,就是我们还要多关注时事和生活实践,注意身边的大事小情。这不但能积累作文素材,更能提高对社会的认识,感受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学习更有目的和意义。
高考,是一次人生挑战,更是一种发展机遇。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十二年的发愤苦读,十二年的忘我拼搏,只待高考这最后一刻!希望同学们以 “不待扬鞭自奋蹄” 的精神,抓紧分分秒秒,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备考中来。一分耕耘,必然有一份收获,只要你们努力去做,每位同学都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老师们衷心希望你们既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又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本领。我们相信,你们六月的笑脸会更加灿烂!华兴教育一定会硕果累累!
谢谢大家!
胡立成 2011年3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