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高等教育概况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发展
中国在二十世纪初以前一向奉行封建制度,现代大学的概念其实是外国建立的,因此中国设立大学,是在外国文化开始对中国有影响开始,主要是通过十九世纪末,外国对中国的经济及军事入侵开始。清政府于1895年建立第一间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早期的大学,不少都是外国人办的,特别是教会办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封建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在1905年取消科举制度,及逐步建立一批国立大学。最初中国大学的学制参考德国及日本发展,二十年代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则主要受美国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发展
中国大学大体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少老牌大学都有过百年历史,一些大学更是外国人办的,最初的学制都是参照西方的学制,作为多科性综合大学,即每所大学一般都有文、理、商、工、医、农等多个学院,一直到中国解放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被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孤立,工业、教育等的发展都是全面依赖苏联的经验。1952年按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建立了以专门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全国的大学被重整成182所大学,实行按学科分类,除少数大学保留若干个学科外,大部分大学都只有一个学科,全国大学分为文理(也称综合,14所)、工科(38所)、农科、林科(农林科合共29所)、医药(29所)、师范(31所)、语言(8所)、财经(6所)、政法(4所)、艺术(15所)、体育(4所)、民族(3所)等12种类型。如清华变身为工科大学,主要培养工程师,中山医学院培养医生,中央音乐学院培养音乐家、北京外语学院培养语言学家等。
同时,在国家创新体制方面,实行教学与科研分离。高等学校只从事教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所则专事科学研究。
中国并在1952年开始实施全国统考招收大学生的制度。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受到很大破坏,全国统考被废除,高等院校数目由1965年的434所减少至1971年的328所,学生人数由67.44万减至8.34万人。1977年底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中国恢复了高考,高等教育得以从新纳入正轨。
中国自50年代开始大学都是推行免费教育,所有学校都是国立的,而学生毕业后都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1986年开始大学逐步增加了自费学生名额(取录统考分数较低的学生),到1997年开始,全部学生都要缴纳学费,清贫学生则由国家奖学金资助。而学生毕业亦改为自行择业。 |
|
|